资质荣誉

《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发布一周年 增量配电改革情况调查
来源: | 作者:probf8a61 | 发布时间: 2017-10-13 | 2158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发布一周年 增量配电改革情况调查

来源:中小配电企业联盟  作者:王颖  2017/10/12 11:23:33
  2016年10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有序放开配电网业务管理办法》。一年过去了,增量配电改革在电力改革的舞台上已经成为了闪耀的主角,第一批试点业主即将尘埃落定、第二批试点上报也正在等待批复。

   为了了解这一年来的改革进程,中小配电企业联盟在行业内做了一个小调查。问卷内容直击改革中的问题、反映电改进程和行业内的情况。现把问卷情况整理汇总,和大家分享。

    一、大部分园区政府对配电改革持支持态度

  问题:贵单位试点项目所在园区政府对改革试点的态度是什么?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近八成(79%)的园区政府对增量配电改革持支持态度,其中,46%大力支持,33%谨慎支持;仅有8%持反对态度。

    二、存量资产处置问题是业主普遍面临的难题

  问题:您所在的试点项目中,存量资产是如何处置的?

  调查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园区政府迫切希望通过配电改革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改革有较高的预期,态度相对积极;小部分园区政府对目前的配电现状满意,无意打破现有格局。该结论这与当前配电市场的实际基本相符。

  调查显示,只有两成(21%)业主已经妥善解决存量资产处置问题,其中17%是通过估价入股方式,4%是通过租赁方式;有近八成(79%)试点项目尚未有效解决该问题。

  说明存量资产处置问题是业主普遍面临的难题,稳妥、合理的解决存量资产问题还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三、配网业主优势多元

   问题:贵单位在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中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调查结果:

   能提供高效、优质的电力服务33%;

   在试点项目区域内有自己的电源25%;

   能够提供更可靠稳定的电力供应17%;

   能够提供更全面、更周到的有偿增值服务8%;
 
   有更高的成本控制能力和资本利用效率7%;

   在试点项目区域内有自己的产业8%;

   能发展更具创新的能源互联网2%。

   调查显示,有三分之一的配网业主认为优质服务是自己的最大优势;有六分之一(17%)的配网业主认为可靠的电力供应是自己的最大优势。

   每个业主所认为的自身优势其实也是该区域传统电网企业所欠缺的部分,正是这些不足给了配网业主发展的空间,也给大众不同的期待。

     四、与传统电网企业相比,增量配网业主的劣势也很明显

   问题:贵单位在增量配电试点项目中的最大劣势是什么?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有三成(32%)业主认为自己最大的劣势是缺乏运营经验,有四分之一(26%)的业主认为自己最大的劣势是缺乏配售电人才,有五分之一(21%)的业主认为自己最大的劣势是配电价格,有五分之一(21%)的业主认为自己最大的劣势是外部环境。没有业主选“资金不足”选项。

   说明在增量配电领域,资金并不是最大的问题,大家都不差钱~

    五、联合体投标更受业主欢迎

   问题:业主优选中,您对组建联合体投标的态度和理由是?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71%的业主支持联合体投标增量配网,因为联合体投标能实现不同企业资金、人才、业务的优势互补和风险共担;25%的业主反对联合体投标,因为联合体存在多各方诉求不一致,协调难度大,不利于公司管理和快速决策。

   究竟联合体投标好还是不好,市场会给出答案,让我们拭目以待!

    六、大部分业主认为目前投资配网的回报率偏低

   问题:您所在的试点项目在经营期内的投资回报率预计是否达到公司或者集团关于投资的最低回报率要求?

   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仅有三分之一(33%)的业主认为配网投资收益满足公司要求,有三分之二(67%)的业主认为配网的投资回报率达不到到公司对最低回报率的要求。

   这一方面反映了当前配电价格制定机制的不合理,配电企业生存环境恶劣,另一方面说明配网投资不仅有机遇而且有风险,单纯指望通过收取配网费获得收益的传统盈利模式将遭遇严峻考验。

 2010、2011年被中共桥西区委和桥西区人民政府评为“年度纳税先进企业”。

 2010-2014年连续被中国电力信用评价中心和中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协会评为“中国电力行业承装(修、试)AAA信用施工企业”;

 2015年被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评为“企业信用评价AAA级信用企业”;

 2015年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评为“河北省重质量守信誉诚信示范单位”

 2016年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评为“3.15保障消费者权益诚信经营单位”